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红旗湖是武汉市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的子湖,整个汤逊湖水域面积达47.62平方公里,历史上兼具调蓄、灌溉、航运、城乡供水等多重功能。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能力滞后等多重原因,整个汤逊湖的水质从2005年III类一度下降到劣V类。
“特别是像含氮、磷的污水进入水体之后,会造成富营养化危害,使得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异常繁殖,造成水质恶化,加速水体老化。”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汤逊湖项目负责人邓柏松告诉记者,尤其是封闭水体中,藻类的死亡和解体又会将从水体中所吸收的氮、磷元素释放回水体,从而造成水体中藻类的恶性循环,形成二次污染。
2020年5月,汤逊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获武汉市发改委批复后启动。为治理汤逊湖,三峡集团提出“治湖先治湾”“引水活水”的流域治理理念,并创新使用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让最小的生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日常工作中,维护人员会通过风机向EHBR膜组件中透氧膜曝气,从而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些新的微生物菌体或被固定在透氧膜上,或分解成无机代谢产物,从而实现水体净化。
“像生长世代时间较长、增殖速度较慢的微生物,如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以及厌氧氨氧化菌都可以在EHBR膜组件上生长。”邓柏松说,这一天然“净水器”,让红旗湖具备了强大的自净能力,水质逐渐稳定转好。
红旗湖作为汤逊湖的子湖,它的水质改善对于整个汤逊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治理大湖的根源在小湖,小湖的水没问题之后,流进大湖后才能干干净净。
“水面上那些冒出的细密泡泡,就是微生物正在发挥作用。”邓柏松在湖边向记者介绍,“微生物修复的基本思想是在人为促进条件下,通过高效的微生物来吸附、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为此我们在汤逊湖子湖红旗湖自北向南的湖面上,布置了1700组EHBR(强化耦合膜生物反应技术)膜组件,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
距离武汉红旗湖500多公里外的安徽芜湖市江东水生态公园,水下的共生系统正不断补给着湖区的生态圈。这个用科技手段打造的生态净水系统使得花鸟、鱼虫、树木和河湖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勾勒出别样的“生态风光”。
芜湖市江东水生态公园是长江大保护项目中首个利用水质净化厂尾水建设的水生态公园,通过填料吸附、微生物生化,每天可以净化4万吨从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中水”,实现污水逐级净化,提质增效。